2023年4月12日,《经济》杂志以“配套专家”要名副其实为题,刊发了我司总经理刘展的专访文章。
瞄准“市场缝隙”
对此,北京能高普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展深有同感。作为一家专注于风力发电核心关键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技术(PHM)领域的企业,普康测控成立刚满两年,就荣获了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早期,风电PHM(Prognostics Health Management)相关的技术产品由SKF(斯凯孚)、ALS(阿尔斯通)、Commtest(况得实)等国外公司垄断,产品售价很高。后来,这套产品的生产设计和制造逐步被国内公司国产化替代。”刘展介绍,在这个阶段,国内公司面临两种价值选择:一种是选择挣快钱,抓住国产替代产品生产的红利期,只销售硬件检测仪器设备,成为硬件产品的制造商;另一种是选择扎根服务,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人工智能诊断、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投入,为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硬件、软件、系统集成、数据分析服务、运维策略优化综合解决方案,致力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及度电成本,提高产能。“国外企业的产品服务太贵了,最后没有一家(外企)在国内真正扎根下来。”
正是敏锐地感知到了“市场缝隙”,普康测控快速填补市场空白,选择了深耕细作服务,从交付具备基本功能的产品转变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对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看病”“治病”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普康测控更深入地切入到风电行业,了解客户对风机运行原理、风机本体设计等方面的深层次需求,不断改进配套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升生产交付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市面上做惯性检测技术的一些上市公司,其业务偏向泛工业领域,比如检测振动加速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但我们聚焦在风力发电这一细分领域,把PHM通用性技术与风电行业领域紧密结合, 针对风力发电设备的核心关键部件如叶片、塔筒、螺栓、油液等,根据其具体机械特性,采用针对性的惯性检测、超声波检测、光谱检测、环境检测等多种检测技术融合,并将系统产品从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综合整合至一体化运营平台,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刘展补充说。据介绍,普康测控拥有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针对风力发电机组核心大部件全系化状态监测产品的国内首套检测系统认证,在助力CQC建立应用体系、引领行业规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刘展看来,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引领,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PHM软硬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本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一旦出现产品同质化竞争,企业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因此,普康测控从成立初始,便注重科研投入和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加大对PHM衍生技术、检测设备、配套的实验环境等研发投入,注重高端人才引进和科研人员的培养。目前,研发人员在公司团队占比高达50%,拥有6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和32项发明专利;另一方面,加深产学研合作。与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签订联合研发合同,针对风电行业的具体难题开展人工智能算法、故障诊断、运维策略优化开发等方面的深度体系化合作。
做好“配套专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凭借其强劲的创新能力,为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九成的‘小巨人’企业为知名大企业提供配套,一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也都有‘小巨人’企业的身影。”3月6日,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如果没有大企业的牵引,这种配套作用就难以得到更有效地发挥。“例如最典型的现象,我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但是它们的创新成果有时候很难被大企业发现,或是很难进入大企业的创新链里。所以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带动作用,把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要素有效地链接起来,带动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创新。”
以普康测控为例,一台风力发电机设备动辄上千万元,如何对风机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当前国电投、国能投等行业领军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瓶颈。“在风机运营维护上,传统方式是风机报警,人力消除警报,这种‘故障触发式运维’维修费用非常高。通常,风机机舱在一两百米高的塔筒上,需要人爬上去维修,对于在机舱上面维修不了的大问题,还需要租用大型塔吊把机舱吊下来,在地面上完成维修。对于海上风机维修,则需要租用专业的运维船,这会导致传统的‘故障触发模式’下的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进一步大规模推广运营的瓶颈之一。”刘展表示,为降低维修成本,电力行业领军企业亟需同一链条上的其他企业对风机设备提供设备数字化诊断服务。这为普康测控提供了发展契机,因为它可以满足大型电力企业的需求,对设备开展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由故障触发式运营转变为基于物联设备在线监测信息及状态评估的‘预测性主动运营’,对设备提前进行状态干预、保养,消除故障,延长使用寿命。或者通过优化备品备件策略,提前备件,把配件运抵现场,缩短运营维护周期”。